网站颜色:

医学免疫学(第二版) 免疫学概述/抗原与免疫分子/免疫细胞/免疫应答/免疫病理/免疫学应用{正版部分包邮}.

  • 产品名称:医学免疫学(第二版)
  • 书名:医学免疫学(第二版)
  • 作者:邬于川左丽
  • 定价:58.00元
  • 书名:医学免疫学(第二版)
  • 开本:16开
  • 是否是套装:否
  • 出版社名称:科学出版社


本店POD版图书均在书名下有明显红字标注,POD图书属于按需定制,您下单购买后我们才开始印刷,故不可取消订单。
我们一般会在您下单后的7-10个工作日内完成发货,请谨慎下单!商品无质量问题不支持退货,定价和装帧可能会与原书不同,请以实物为准!详情请咨询客服
购买电子版图书请与客服直接,或者到科学出版社电子商务平台直接购买

医学免疫学(第二版)
定价 (咨询特价)
出版社 科学出版社
版次 (咨询特价)
出版时间 (咨询特价)年02月
开本 16
作者
装帧 平装
页数 244
字数 465
ISBN编码 72

目录

目录
前言
第一篇医学免疫学概述
第一章医学免疫学简介002
第一节免疫系统的组成和基本功能002
一、免疫组织和器官002
二、免疫细胞和分子003
第二节免疫应答003
第三节医学免疫学与临床004
第四节免疫学发展史上的重大成就005
一、疫苗的发明与研制推动人工主动免疫006
二、抗体的全面研究使体液免疫占据免疫学主导地位006
三、细胞免疫研究的崛起008
四、免疫相关基因的研究009
五、免疫应答机制的综合研究009
六、临床免疫的研究拓展了免疫学领域010
第五节医学免疫学发展趋势011
第二章免疫器官和组织013
第一节中枢免疫器官013
一、骨髓013
二、胸腺014
第二节外周免疫器官及组织015
一、淋巴结015
二、脾脏016
三、皮肤、黏膜相关淋巴组织017
第三节淋巴细胞再循环与归巢019
第二篇抗原和免疫分子
第三章抗原022
第一节抗原的特异性022
一、特异性022
二、共同抗原与交叉反应024
第二节决定和影响抗原免疫原性的因素024
一、抗原自身的因素024
二、宿主方面的因素025
三、抗原进入机体的方式025
第三节抗原的分类025
一、根据诱生抗体时是否需要Th细胞
辅助分类025
二、根据抗原与机体的亲缘关系分类026
三、根据抗原是否在抗原提呈细胞内合成分类026
四、其他027
第四节非特异性免疫刺激剂027
一、超抗原027
二、佐剂027
三、丝裂原028
第四章免疫球蛋白030
第一节免疫球蛋白的结构030
一、免疫球蛋白分子的基本结构030
二、免疫球蛋白的其他结构032
三、免疫球蛋白的水解片段033
第二节免疫球蛋白的免疫原性033
一、同种型034
二、同种异型034
三、独特型034
第三节免疫球蛋白的生物学功能035
一、可变区的功能035
二、恒定区的功能035
第四节各类免疫球蛋白的特性037
一、IgG037
二、IgM038
三、IgA038
四、IgD038
五、IgE038
第五节抗体的制备040
一、多克隆抗体040
二、单克隆抗体040
三、基因工程抗体041
第五章补体系统043
第一节概述043
一、补体系统的组成043
二、补体系统的命名原则043
三、补体系统的理化特性和生物合成043
四、补体系统主要固有成分的结构044
第二节补体系统的激活045
一、补体激活的经典途径045
二、补体激活的旁路途径046
三、补体激活的MBL途径047
四、三条补体激活途径的比较048
第三节补体系统激活的调节049
一、补体自身衰变的调节049
二、体液中补体调节因子和膜结合性调节蛋白的调节049
三、补体激活的放大050
第四节补体受体050
第五节补体的生物学作用050
一、细胞毒作用050
二、调理作用051
三、免疫黏附作用与清除免疫复合物051
四、中和及溶解病毒051
五、炎症介质作用051
六、免疫调节作用052
第六节补体系统与疾病052
一、补体的遗传缺陷052
二、血清补体水平与临床疾病052
三、补体与Ⅱ、Ⅲ型超敏反应052
第六章细胞因子054
第一节细胞因子的共性和分类054
一、细胞因子的共性054
二、细胞因子的分类054
第二节细胞因子的主要生物学活性055
一、调节固有免疫应答056
二、调节适应性免疫应答056
三、刺激造血056
四、促进凋亡、直接杀伤靶细胞057
五、促进创伤的修复057
第三节细胞因子受体057
一、细胞因子受体的分类057
二、可溶型细胞因子受体和细胞因子受体拮抗剂058
第四节细胞因子与临床059
一、细胞因子与疾病的发生059
二、细胞因子及其相关生物制品的应用059
第七章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体及其编码分子061
第一节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体061
一、MHC的结构及其多基因特性061
二、HLA的遗传特征062
第二节主要组织相容性抗原062
一、HLA分子的结构062
二、HLA分子的组织分布和功能064
三、HLA与抗原肽的相互作用064
第三节主要组织相容性抗原的生物学功能065
一、参与抗原的提呈065
二、约束免疫细胞间相互作用066
三、参与对免疫应答的遗传控制066
四、诱导自身或同种淋巴细胞反应066
五、参与免疫调节067
六、参与T细胞分化过程067
第四节HLA与临床067
一、HLA与排斥反应067
二、HLA与临床疾病067
三、HLA与法医学069
四、HLA与人类学研究069
第八章白细胞分化抗原和黏附分子071
第一节人白细胞分化抗原071
一、人白细胞分化抗原的概念071
二、人白细胞分化抗原的功能071
第二节黏附分子071
一、黏附分子分类072
二、黏附分子的功能073
第三节CD和黏附分子及其单克隆抗体的临床应用074
一、在发病机制研究中的应用075
二、在疾病诊断中的应用075
三、在疾病预防和治疗中的应用075
第三篇免疫细胞
第九章T细胞078
第一节T细胞的分化发育078
一、T细胞受体(TCR)的发育078
二、T细胞发育过程中的阳性选择079
三、T细胞发育过程中的阴性选择079
第二节T细胞的主要表面分子080
一、TCRCD3复合物080
二、共受体CD4和CD(咨询特价)
三、协同刺激分子082
四、其他分子082
第三节T细胞的亚群及功能083
一、根据TCR分亚群083
二、根据CD分子分亚群084
三、根据功能分亚群084
四、根据所处活化阶段分亚群086
第十章B细胞088
第一节B细胞的分化发育088
一、B细胞的分化发育088
二、BCR的基因结构与重排090
第二节B细胞的主要表面分子093
一、B细胞抗原受体复合体094
二、B细胞辅助受体(又称为B细胞共受体)094
三、协同刺激分子094
四、其他分子095
第三节B细胞的亚群及功能095
一、B细胞的亚群095
二、B细胞的功能096
第十一章其他免疫细胞097
第一节单核吞噬细胞系统097
一、单核巨噬细胞的来源和表面标志097
二、单核吞噬细胞的生物学功能099
第二节树突状细胞100
一、DC的表面标志100
二、DC的来源与分布100
三、DC的功能100
第三节自然杀伤细胞101
一、NK细胞活性调节101
二、NK细胞杀伤靶细胞的作用机制103
第四节粒细胞103
一、中性粒细胞103
二、嗜碱性粒细胞和肥大细胞103
三、嗜酸性粒细胞104
第四篇免疫应答
第十二章抗原提呈细胞和抗原提呈106
第一节抗原提呈细胞106
一、树突状细胞(DC)106
二、单核巨噬细胞107
三、B细胞107
第二节抗原的处理和提呈108
一、外源性抗原提呈途径108
二、内源性抗原提呈途径109
三、其他途径109
第十三章T细胞介导的免疫应答111
第一节T细胞对抗原的识别111
一、APC提呈抗原111
二、T细胞识别抗原112
第二节T细胞的活化、增殖和分化113
一、T细胞活化的双信号113
二、T细胞的增殖和分化115
第三节效应作用116
一、Th细胞的效应116
二、CTL细胞的效应116
三、记忆性T细胞117
第十四章B细胞介导的体液免疫应答119
第一节B细胞对TDAg的应答119
一、B细胞对抗原的识别120
二、B细胞活化的双信号120
三、B细胞在生发中心的分化成熟121
第二节B细胞对TIAg的应答122
一、B细胞对TI1Ag的应答122
二、B细胞对TI2Ag的应答122
第三节体液免疫应答的一般规律123
第十五章固有免疫应答125
第一节固有免疫应答系统的组成和作用125
一、屏障结构及其作用125
二、参与固有免疫应答的细胞126
三、固有免疫分子及其主要作用127
第二节固有免疫应答和适应性免疫应答的关联128
一、启动适应性免疫应答128
二、影响适应性免疫应答的类型128
三、协助适应性免疫应答发挥效应作用128
第三节固有免疫应答的作用时相129
一、瞬时固有免疫应答阶段129
二、早期固有免疫应答阶段129
三、适应性免疫应答诱导阶段130
第十六章免疫耐受131
第一节概述131
一、免疫耐受的分类131
二、免疫耐受的形成132
三、影响免疫耐受形成和维持的因素133
第二节免疫耐受的机制134
一、中枢耐受134
二、外周耐受135
第三节免疫耐受与临床医学136
一、建立免疫耐受136
二、打破免疫耐受137
第十七章免疫调节139
第一节分子水平的免疫调节139
一、抗原的调节作用139
二、抗体的调节作用139
三、抗原抗体复合物对免疫应答的调节140
四、补体的调节作用140
五、细胞因子的调节作用140
六、活化性受体和抑制性受体的调节作用140
第二节细胞水平的免疫调节141
一、免疫细胞的自身调节机制141
二、免疫细胞亚群的调节作用142
第三节独特型网络的免疫调节作用143
一、独特型网络143
二、应用独特型网络进行免疫干预143
第四节系统间及遗传对免疫应答的调节144
一、神经内分泌免疫网络的调节144
二、遗传对免疫应答的调节145
第五篇免疫病理
第十八章超敏反应148
第一节Ⅰ型超敏反应148
一、发生机制148
二、临床常见疾病151
三、防治原则152
第二节Ⅱ型超敏反应153
一、发生机制153
二、临床常见疾病154
第三节Ⅲ型超敏反应155
一、发生机制155
二、临床常见疾病157
第四节Ⅳ型超敏反应158
一、发生机制158
二、临床常见的Ⅳ型超敏反应159
第十九章自身免疫病162
第一节概述162
一、基本概念162
二、自身免疫病的分类与特征163
第二节自身免疫病发生的相关因素164
一、抗原的因素164
二、免疫系统功能异常164
三、遗传因素165
四、其他因素166
第三节自身免疫病的免疫损伤机制及典型疾病166
一、自身抗体引起的自身免疫病166
二、自身反应性T细胞介导的自身免疫病167
第四节自身免疫病的治疗原则168
一、对症治疗168
二、免疫抑制治疗168
三、免疫生物治疗168
第二十章免疫缺陷病170
第一原发性免疫缺陷病170
一、抗体缺陷171
二、原发性T细胞缺陷172
三、原发性联合免疫缺陷172
四、原发性补体系统缺陷173
五、原发性吞噬细胞缺陷174
第二节继发性免疫缺陷病175
一、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175
二、其他继发性免疫缺陷病178
第三节免疫缺陷病的治疗原则179
一、抗感染179
二、干细胞移植179
三、基因治疗179
四、免疫制剂应用179
第二十一章肿瘤免疫181
第一节肿瘤抗原181
一、肿瘤抗原的概念181
二、肿瘤抗原的分类181
第二节机体的抗肿瘤免疫效应机制183
一、固有免疫应答对肿瘤的作用183
二、体液免疫应答对肿瘤的作用184
三、细胞免疫应答对肿瘤的作用184
第三节肿瘤的免疫逃逸机制185
一、与肿瘤细胞相关的逃逸机制185
二、与机体免疫系统相关的逃逸机制187
第四节肿瘤的免疫诊断及防治原则187
一、肿瘤的免疫诊断187
二、肿瘤的免疫防治原则188
第二十二章移植免疫191
第一节概述191
第二节同种异基因移植排斥反应的机制191
一、介导同种异基因排斥反应的抗原191
二、T细胞识别同种异基因抗原的机制192
三、同种异基因移植排斥反应的效应机制193
第三节同种异基因移植排斥反应的类型194
一、宿主抗移植物反应195
二、移植物抗宿主反应195
第四节同种异基因移植排斥的防治原则196
一、供者的选择196
二、免疫抑制疗法196
三、诱导免疫耐受197
第五节移植免疫相关问题197
一、抗体人源化和人源化抗体的制备197
二、诱导嵌合体198
三、异种移植198
四、再生医学198
五、诱导特异性免疫耐受198
第六篇免疫学应用
第二十三章免疫学检测技术200
第一节抗原和抗体的检测200
一、抗原抗体反应基本原理200
二、抗原抗体反应的基本检测方法201
第二节免疫细胞的测定206
一、免疫细胞的分离206
二、免疫细胞功能测定207
第二十四章免疫学防治211
第一节免疫预防211
一、人工主动免疫211
二、人工被动免疫212
三、计划免疫及疫苗应用213
四、新型疫苗及其发展214
第二节免疫治疗215
一、分子治疗215
二、细胞治疗217
三、免疫调节剂218
主要参考文献221
索引223


在线试读

第一篇 医学免疫学概述 第一章医学免疫学简介 免疫(immunity)一词来源于拉丁文“immunitas”,其原意是指免除赋税或劳役。人类很早就认识到在瘟疫流行中患病而康复的人不易再次罹患相同的疾病。“免疫”即免除瘟疫(抵御传染病)。随着人类对免疫功能的深入和全面的认识,免疫的概念发生了性的变化,现代免疫概念认为,“免疫”是机体识别“自己”,排除“非己”,以维持机体内环境稳定的一种生理功能。在正常情况下对自身成分耐受,对病原体等异物产生排斥,对机体有利,但在某些情况下会发生以免疫损伤为主的不利反应。免疫针对的对象不再只是病原体,对机体产生的作用也不都是保护作用。 机体执行免疫功能的组织器官、细胞和分子构成了免疫系统(immunesystem),免疫系统针对“非己”物质所产生的反应称为免疫应答(immuneresponse)。医学免疫学(medicalimmunology)是专门研究人体免疫系统结构与功能、免疫相关疾病发生机制以及免疫学诊断与防治方法的科学,主要阐明免疫系统识别抗原后发生免疫应答及其清除抗原,机体对自身抗原形成免疫耐受的规律,并探讨其功能异常所致的疾病的发生机制。 第一节免疫系统的组成和基本功能 机体免疫系统包括免疫组织和器官、免疫细胞以及免疫分子,可识别和清除入侵的病原体、体内发生畸变、突变的细胞,衰老死亡细胞或其他有害成分。因此,免疫功能包括:①免疫防御(immunedefense):是机体抵御并清除入侵的病原体及其他有害物质的免疫防护作用,是免疫系统最基本和最重要的功能之一,即通常所指的抗感染免疫。免疫防御功能过低或缺如,可能发生免疫缺陷病,导致病原微生物的反复和持续感染;但若应答过强或持续时间过长,则在清除有害物质的同时,也将导致机体的功能紊乱或组织损伤,发生超敏反应。②免疫监视(immunesurveillance):是宿主及时发现和清除体内突变细胞的功能,如肿瘤细胞。免疫监视功能低下可导致肿瘤的发生和发展。③免疫自稳(immunehomeostasis):是指机体可及时清除自身衰老、变性或损伤的体细胞,对自身成分耐受,以维持机体内环境相对稳定的一种生理功能。机体通过自身免疫耐受和免疫调节两种主要机制来实现免疫自稳功能。若免疫系统对自身组织细胞的耐受被打破,免疫调节功能紊乱,就可能导致自身免疫病的发生。人体免疫系统不但执行免疫功能,而且还经系统和内分泌系统构成了“神经内分泌免疫”网络,在维持机体内环境的稳定中发挥重要作用。 一、免疫组织和器官 免疫组织(immunetissue)又称为淋巴组织(lymphoidtissue),包括胸腺、脾脏、淋巴结等包膜化淋巴器官(lymphoidorgan),以及非包膜化弥散性的淋巴组织(黏膜相关淋巴组织和皮肤免疫系统)和淋巴小结(lymphoidnodule),广泛分布于机体各个部位。免疫器官(immuneorgan)又称为淋巴器官,依据功能的不同可分为中枢免疫器官(centralimmuneorgan)和外周免疫器官(peripheralimmuneorgan)。人类和哺乳动物的中枢免疫器官由骨髓和胸腺组成,其发生较早;外周免疫器官由胸腺、脾脏、淋巴结组成,其发生较晚。 在中枢免疫器官内获得相应表型和功能性成熟的淋巴细胞迁移至外周免疫器官,可针对抗原物质产生免疫应答。血液和淋巴循环可将成熟的淋巴细胞输送到外周免疫器官,也可使外周免疫器官间的免疫细胞得以循环,为特异性免疫应答的发生提供有利条件。 二、免疫细胞和分子 (一)免疫细胞 免疫细胞是免疫系统的基本功能单位,绝大多数免疫细胞均由造血干细胞分化而来。根据功能不同,免疫细胞可分为固有免疫细胞和适应性免疫细胞。固有免疫细胞主要包括中性粒细胞、单核巨噬细胞、树突状细胞、NK细胞、NKT细胞、γδT细胞和B细胞等。适应性免疫细胞则包括T细胞和B细胞。但师能分类不是绝对的,某些固有免疫细胞(如树突状细胞)在适应性免疫应答中发挥重要的抗原提呈作用,而某些T细胞则可在固有免疫应答中发挥作用。 B细胞(Blymphocyte)表面表达B细胞受体(Bcellreceptor,BCR),可特异性直接识别抗原分子的表位(epitope)。B细胞识别抗原后发生活化、增殖、分化为浆细胞(即抗体形成细胞),合成并分泌抗体,在体液中发挥清除抗原的作用。因此,B细胞介导的免疫应答称为体液免疫应答。 T细胞(Tlymphocyte)表面表达T细胞受体(Tcellreceptor,TCR),可特异性识别由抗原提呈细胞(antigenpresentingcell,APC)加工处理提呈的抗原肽MHC复合物。T细胞识别抗原后发生活化、增殖、分化成为效应性T细胞,主要通过分泌细胞因子和细胞毒作用来发挥效应。 (二)免疫分子 免疫分子包括免疫球蛋白、补体、细胞因子、免疫细胞表面的黏附分子,是介导免疫应答发生与发展的重要物质基础。免疫球蛋白、补体、细胞因子、免疫细胞表面的黏附分子等均参与免疫应答。 免疫球蛋白(immunoglobulin,Ig)是由浆细胞产生的蛋白质,存在可溶型和膜型两种形式。可溶型一般也称为抗体(antibody,Ab),膜型为BCR。一种抗体只能与决定抗原特异性的特殊化学基团结合,这种特殊化学基团称为抗原决定基(antigenicdeterminant)或表位(epitope)。抗原抗体结合后可通过中和作用中和毒素、通过激活补体溶解靶细胞、调理作用促进吞噬细胞吞噬以及抗体依赖性细胞介导的细胞毒作用(antibodydependentcellmediatedcytotoxicity,ADCC)对靶细胞进行杀伤,从而发挥效应。 补体系统(complementsystem)侍有免疫的组成成分,由30余种广泛存在于血液、组织液和细胞表面的蛋白质组成。多种微生物成分、抗原抗体复合物等物质可通过三条既独立又交叉的途径而激活补体,其结果是导致细胞裂解,并产生调理作用和趋化作用,或作为炎性介质发挥效应。 T细胞只能识别由宿主细胞或抗原提呈细胞表面自身分子提呈的抗原多肽片段。这种自身分子由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体(majorhistocompatibilitycomplex,MHC)所编码,包括MHCⅠ和MHCⅡ两类,所有有核体细胞均表达Ⅰ类分子,MHCⅡ类分子多表达在APC表面。 细胞因子(cytokine)是存在于体液中的在免疫应答中起信号联络作用的可溶性蛋白分子或糖蛋白,通常以自分泌或旁分泌方式发挥生物学作用。细胞因子与其靶细胞表面相应的受体相互作用,将生物学信号传导至细胞内。 第二节免疫应答 免疫应答是医学免疫学的核心内容,免疫应答是指免疫系统识别和清除抗原的全过程。根据种系和个体进化、发育特点及作用特征,免疫应答可分为固有免疫(innateimmunity)和适应性免疫(adaptiveimmunity)两大类。固有免疫又称先天性免疫或非特异性免疫(nonspecificimmunity),适应性免疫又称获得性免疫(acquiredimmunity)或特异性免疫(specificimmunity)。 固有免疫是机体在长期的种系发育与进化过程中逐渐形成的天然免疫防御功能,经遗传获得,与生俱有,作用迅速而稳定。固有免疫系统由组织屏障、固有免疫细胞和分子组成,其中组织屏障包括皮肤黏膜及其附属物成分和体内屏障结构。固有免疫细胞识别异物可通过一类模式识别受体(patternrecognitionreceptors,PRR)去识别病原生物稳定表达的病原体相关分子模狮pathogenassociatedmoleculepattern,PAMP)的结构。 适应性免疫是机体在与外界病原微生物接触过程中产生的,可分为三个阶段:①识别阶段,即T细胞和B细胞分别通过TCR和BCR识别抗原决定基,其中T细胞识别的抗原必须由抗原提呈细胞提呈;②活化增殖阶段,即识别抗原后的淋巴细胞在协同刺激分子的辅助下发生活化、增殖和分化,获得功能特性,产生效应细胞(如杀伤性T细胞)和效应分子(如抗体、细胞因子等)和记忆细胞;③效应阶段,即由效应细胞和效应分子发挥清除抗原作用。 适应性免疫的主要特征是具有特异性、多样性、记忆性和耐受性。特异性是指某一淋巴细胞克隆只能识别一种抗原决定基。这一精细特异性得以存在的原因是由于不同克隆的淋巴细胞各自表达能辨别表位之间细微差别的抗原受体,即TCR和BCR。一个既定个体表达不同抗原特异性受体的淋巴细胞克隆总和称为淋巴细胞库(lymphocyterepertoire)。人体淋巴细胞库数量极其巨大,理论计算值一个个体的免疫系统可识别107~109种不同的抗原决定基,淋巴细胞库中淋巴细胞克隆数量巨大的性质称为多样性。机体免疫系统第一次接受某一抗原刺激时产生初次特异性应答,当再次与该抗原接触时,通常产生快速、强烈、持续时间更长的再次应答,称为免疫的记忆性。记忆性产生的原因是由于记忆性淋巴细胞具有比初始淋巴细胞更强的应答能力。耐受性是指机体免疫系统可在抗原诱导下发生特异性不应答。 根据参与成分和功能的不同,适应性免疫应答又分为体液免疫(humoralimmunity)和细胞免疫(cellularimmunity)。抗体介导体液免疫,主要执行抗细胞外微生物感染及中和毒素的防御功能。T细胞介导的细胞免疫又称为细胞介导的免疫(cellmediatedimmunity),主要针对病毒和某些胞内感染细菌(如结核杆菌)。根据免疫获得的方式不同,可将适应性免疫分为主动免疫(activeimmunity)和被动免疫(passiveimmunity)。主动免疫是指机体接触抗原后发生的应答,产生了针对该抗原的抗体和致敏淋巴细胞。被动免疫是指将来自一个免疫个体的免疫分子和细胞转移给另一个体,输获得特异性免疫的能力。 固有免疫和适应性免疫是相辅相成、密不可分的。固有免疫是适应性免疫的先决条件和启动因素。适应性免疫应答产生的效应分子也可大大促进固有免疫作用。 第三节医学免疫学与临床 免疫应答是把“双刃”,免疫功能给机体带来保护作用的同时也可能对机体造成损伤。异常的免疫应答可导致多种免疫性疾病的发生。自身免疫性疾病是对自身抗原的不适当应答引起的;如免疫系统的任何组分发生缺陷,机体都不能有效地发挥免疫作用,所致疾病称为免疫缺陷病(immunodeficiencydisease,IDD)。超敏反应(hypersensitivity)是对抗原启动的过强免疫应答,造成了机体生理功能紊乱或组织细胞损伤。临床的一些治疗方法也可能受到正常免疫应答的影响,如输血反应和移植排斥反应。 现代免疫学诊断方法向着特异、敏感、自动和快速的方向发展。新的诊断方法虽然层出不穷,但抗原或抗体的检测依然是主角。一方面是基于抗原抗体反应的高度特异性对某些疾病的确诊起着决定性作用;另一方面,由于标记技术的引入(如放射性核素、酶和免疫发光),抗原抗体检测的敏感性达到了pg/mL水片因而广泛应用于早孕和内分泌疾病(如甲状腺疾病)的诊断。细胞免疫的检测使得免疫学诊断更加全面,各种免疫细胞群和亚群的分离鉴定技术日臻完善,免疫细胞功能检测的新方法也不断涌现。 预防乃至消灭传染性疾病仍是现代免疫学的一项重要任务。通过接种疫苗的人工自动免疫和应用抗体、细胞因子等制剂的人工被动免疫方式控制和消灭传染性疾病取得了显著的效果,这些方式也为其他免疫性疾病的防治所借鉴。新型疫苗的研制取得了丰硕成果。通过计划免疫,我国在控制多种传染病尤其是儿童多发传染病方面取得显著的成效。免疫生物治疗已成为临床治疗多种疾病的重要辅助手段,免疫分子和细胞治疗、生物应答调节剂和免疫抑制剂的应用在临床各类疾病的治疗中都显现了辉煌的前景。 第四节免疫学发展史上的重大成就 免疫学是在人类与传染病斗争过程中发震来的,起源于微生物学,经历了由免疫化学向免疫生物学的转变,已成为一门前沿学科,免疫学的发展历经了经验时期(17世纪70年代~19世纪中叶)、科学时期(19世纪中叶~1977年)和现代时期(1977年至今)三个阶段。早期以感染性疾病的研究为核心,过敏反应和相关临床疾病的研究也呈现出优势,并发明了血清诊断技术。随后,免疫化学兴起并占主导地位,抗原和抗体的化学性质得到全面深入的阐明。此后研究逐步指向免疫应答的生物学基础和生物医学意义。最后,化学家和生物学家联手解决了免疫系统的问题。 在漫长的过程中,免疫学发展具有以下特色和历史作用:一是理论与实践的紧密结合并相互促进;二是免疫学成果的应用为人类防治传染病作出了巨大的贡献;三是免疫学对现代科学和医学的形成与发展产生了至关重要的影响。现代免疫学已经成为科学的前沿学科之一。免疫学研究也是一个充满无穷未知和巨大机遇的领域,各国科学家共同努力探索,取得了巨大成就,为人类医学事业作出了巨大贡献,也使近30位科学家走上了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的领奖台,留下了光辉的业绩。可以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见证了免疫学学科的发展历程(表1-1)。 表1-1免疫学领域获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的研究成果 获奖时间获奖人物获奖成果 1901年EmilBehring(德国细菌学家1854~1917)〖〗血清疗法及其在白喉病中的应用 1905年RobertKoch(德国细菌学家1843~1910)〖〗对结核病及结核杆菌的研究 1908年PaulErhlich(德国化学家1854~1915) ElieMetchnikoff(俄国动物学家1845~1916)〖〗抗体形成侧链学说 免疫细胞学说吞噬细胞的作用 1913年CharlesRichet(法国生理学家1850~1935)〖〗过敏反应的研究 1919年JulesBordet(比利时医生1870~1961)〖〗补体及补体结合反应 1930年KarlLandsteiner(奥地利生理学家1868~1943)人血型抗原 1951年MaxTheiler(美国生物学家1899~1972)发明抗黄热病疫苗 1957年DanielBordet(意大利科学家1907~1992)用抗组胺药物治疗变态反应 1960年F.M.Burnet(澳大利亚病毒学家、免疫学家1899~1985) PeterB.Medawar(英国动物学家1915~1987)克隆选择学说与获得性免疫耐受获得性免疫耐受 1972年RodneyR.Porter(英国生物化学家1917~1985) GeraldM.Edelman(美国生物化学家1929~)抗体结构的研究抗体结构的研究 1977年RosalynYallow(美国学者1921~)建立放射免疫分析技术 1980年BarujBenacerraf(美国免疫学家1920~) JeanDausset(法国免疫学家1916~2006) GeorgeSnell(美国遗传学家1903~1996)免疫应答基因 人类白细胞抗原(HLA)结构 小鼠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体(H2)结构 1984年CesarMilstein(美国生物化学家1927~2002) GeorgesF.Kohler(德国免疫学家1946~1995) NielsK.Jerne(丹麦免疫学家1912~1994)单克隆抗体技术及免疫球蛋白遗传学研究 单克隆抗体技术 天然选择学说、免疫网络学说 1987年SusumuTonegawa(日本生物学家1939~)抗体基因及抗体多样性遗传基础 1990年JosephE.Murray(美国外科医生1921~) E.DonnallThomas(美国医生1920~)抗移植免疫排斥,开展肾移植 抗移植免疫排斥,开展骨髓移植 1996年PeterC.Doherty(澳大利亚兽医1941~) RolfM.Zinkernagel瑞士免疫学家(1944~)MHC生物学功能 2011年BruceA.Beutler(美国遗传学和免疫学家1957~)JulesA.Hoffmann(法国生物学家1941~) RalphM.Steinman(加拿大免疫学家1943~2011)〖〗Toll样受体在固有免疫应答中作用的研究 Toll样受体在固有免疫应答中作用的研究 树突状细胞发现及功能研究 一、疫苗的发明与研制推动人工主动免疫 在医学科学未诞生以前,“以毒攻毒”的思想是世界各国人民预防和治疗传染病的经验总结。根据这一思想,我国17世纪的人痘接种和英国18世纪的牛痘接种以预防天花获得了成功。 天花是由天花病毒引起的一种烈性传染病,正常人一旦接触患者,无不遭受感染,但感染后的幸存者却不会再次患天花。早在11世纪的宋朝,我国古代医书就记载了吸入的天花痂粉以预防天花病的方法。公16世纪的明代隆庆年间,我国人民发明了人痘法接种造成轻度感染,即将沾有疱浆的患者衣服给正常儿童穿戴,或者将天花愈合者的局部痂皮磨成粉末,经鼻腔让正常儿童吸入,均可有效地预防天花的发生。人痘法在清代得以广泛应用,并西传至欧亚各国,东传至朝鲜、日本及东南亚各国。天花流行时,种过人痘的人群死亡率只有未接种人群的1/5~1/10。人痘法预防天花虽然有效,但也有使人患天花的风险,但是人痘法“以毒攻毒”的思想对以后预防天花成功策略的问世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18世纪末,英国乡村医生EdwardJenner(1749~1823)观察到牛可能患牛痘,牛痘疹酷似人类的天花疱疹。挤奶女工在为病牛挤奶时,也因手臂接触病牛的脓疱物质而得“牛痘”,但得过“牛痘”的女工后来却不患天花。由此他意识到接种“牛痘”可能会预防天花。他从一名正在患牛痘的挤奶女工SarahNelnles身上的脓疱内取出少许脓液,注射到一个八岁男孩James.Phipps的手臂,仅仅出现局部疱疹,而无全身天花症状。六周后,男孩的牛痘疹消退。为了证实效果,Jenner先后给这个男孩注射了20次,男孩均安然无恙。Jenner在1798年出版的专著《探究》中称此项技术为Vaccination(种痘),取意于拉丁文Vacca(牛)。由于当时人们迷信思想和社会习惯势力的阻挠,牛痘法推广甚为缓慢。经过近180年的努力,1980年世界卫生组织(WHO)宣告天花在全球被消灭,牛痘的接种开创了人工主动免疫的先河。 到了19世纪中叶,法国化学家和微生物学家LouicePasteur将炭疽杆菌经过高温减毒制备成炭疽减毒活疫苗,将鸡霍乱菌在室温下长期放置减小其毒性,将狂犬病毒经过兔脑传代获得减毒株,制备为减毒活疫苗。上述疫苗有效地预防了牧畜严重传染病,促进了畜牧业的发展,同时也避免了人畜共患病的发生。科学史家认为,Pasteur使免疫学成为一门科学,赋予“以毒攻毒”的传统思想以科学内涵,开创了科学的免疫接种和保护性免疫的新篇章。他的细菌学理论引导人秘注宿主感染细菌后所获得的免疫力,使人们意识到Jenner接种牛痘预防天花的科学性和重大意义,推动了疫苗的研制和广泛使用,以致使疫苗接种成为人类征服传染病的强有力的工具。为了纪念Jenner的巨大贡献,Pasteur将疫苗称为“Vaccine”。可以说Jenner开创了经验性免疫新纪,而Pasteur则奠定了科学免疫学的重要基础。 20世纪30年代末,美国生物学家MaxTheiler成功地研制出了黄热病疫苗,并因此于1951年被授予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 二、抗体的全面研究使体液免疫占据免疫学主导地位 (一)抗毒素的发现和应用 1889年,德国细菌学家EmileBehring和AlexandreYrsin从白喉杆菌培养物的上清液中分离到一种能够单独引起实验动物发生典型白喉症状的可溶性毒素,由此认为白喉杆菌所致的白喉病症实质上是由毒素引起。继而Behring从“以毒攻毒”的医理中得到启发,联想到既然病原菌能产生毒素危害人和动物,就应该有一种能对抗毒素的抗毒素,因而他提出了“抗毒素免疫”的新概念,并经过300多次的实验证明了感染过破伤风杆菌的动物血清中存在能对科伤风毒素的抗毒素。1890年,他又在豚鼠身上证明了白喉抗毒素存在于耐受白喉杆菌的动物血清中。1891年12月,他用含白喉抗毒素的动物血清成功治疗了白喉患儿,Behring被誉为血清治疗法的创始人。他的发明为后继抗体的发现奠定了重要的基础,也开创了免疫血清疗法人工被动免疫的先河,因此Behring被授予首届(1901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抗体也成为机体免疫系统中被发现的第一种免疫分子,科学家们对抗体的兴趣也开辟了以抗原和抗体为核心的体液免疫研究时期。在抗毒素发现后不久,又相继在动物血清中发现了溶菌素、凝集素、沉淀素等组分。学者们将血清中存在的具有多种不同特异反应性的物质称为抗体,而将能诱导抗体产生的物质统称为抗原,陆续建立了体外检测抗原或抗体的多种血清学技术。
内容介绍

《医学免疫学》是一门专门研究人体免疫系统结构与功能、免疫相关疾病发生机制以及免疫学诊断与防治方法的前沿性学科,其发展日新月异。为了满足学科发展需要,《医学免疫学》参考了国内免疫学顶级教材和国外原版教材,强调对初学者因材施教,主要介绍免疫学的基本理论和基本技术,叙述简练,力求在结构安排、内容涵盖、繁简取舍等方面易于读者接受。《医学免疫学》分免疫学概述、抗原与免疫分子、免疫细胞、免疫应答、免疫病理、免疫学应用六篇,共27章,插入大量图表,加强读者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和记忆。每章前有学习要求,章后附有小结和复习思考题,书后附免疫学英汉名词对照索引,方便学生查阅和学习。_310x310.jpg
热门设计服务